寒冬里,市民走進超市會發(fā)現(xiàn),不少超市內(nèi)開始銷售加熱盒裝或瓶裝飲料。結(jié)合前段時間的白酒塑化劑風波,不禁有些擔心加熱后的塑料瓶會不會釋放塑化劑,我們會不會不知不覺中了塑化劑的招呢?”市民劉先生表示。記者走訪我市幾家超市后了解到,超市中飲料加熱柜的溫度多控制在50℃以下。對此,有專家表示,低溫加熱普通飲料瓶問題不大,無需過度擔心,但建議市民不要無所顧忌地飲用,還是盡可能選擇玻璃容器盛裝的飲品。
市民困惑
溫度、健康能否共存?
市民陳小姐是個“朝九晚五”的白領(lǐng)一族。超市內(nèi)的面包、雞蛋加飲料,是她固定的早餐搭配。陳小姐表示,入冬以來她改為購買熱飲,但又擔心飲料瓶加熱后會滲出塑化劑等有害健康的物質(zhì)。溫度和健康,到底能不能共存呢?
近日,記者在街頭走訪了濟南幾家添置了飲料加熱柜的超市。加熱柜中擺放的飲料有紙盒包裝的奶茶、瓶裝的咖啡及其他飲料等。在數(shù)種瓶裝飲料的瓶底,中間都標有“1”的帶箭頭三角形和“PET”字樣。記者留意到,店內(nèi)飲料加熱柜的溫度一般設(shè)置在40—50℃之間,個別店家會將加熱柜的溫度控制在55℃左右,加熱過的飲料摸起來并不很燙手!凹訜岬娘嬃蠝囟炔粫,要不瓶子就‘化’了呀!币患冶憷甑牡陠T告訴記者。
專家答疑
低溫加熱問題不大
專家告訴記者,超市里出售的熱飲多為低溫加熱,市民不用太擔心瓶裝熱飲會有塑化劑滲出。他介紹,大多數(shù)飲料瓶都是由“PET”這種材質(zhì)的塑料制成,這種材質(zhì)較為穩(wěn)定,多不含有塑化劑成分。據(jù)了解,“PET”和中間標有“1”的帶箭頭三角形均代表“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脂”,這一化學成分常見于礦泉水瓶、飲料瓶等包裝中,耐受高溫在65℃左右,材質(zhì)并不適合反復加熱。
此外,低溫加熱瓶裝飲料問題不大,可是反復加熱就較為復雜,受內(nèi)裝飲料種類、加熱前室溫等因素影響,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。如果能嚴格控制加熱溫度在65℃這個臨界點以下,那么飲料相對安全。但由于一些飲料自身含有脂肪,也具有一定的酸堿度,在反復加熱的情況下,有可能造成包裝材料中的有機物溶出。建議市民不要無所顧忌地飲用,還是盡可能選擇玻璃容器盛裝的飲品。